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爱羊城 > 热点资讯 > 广东头条 >  奇葩证明没了!广州一次性取消351项证明

奇葩证明没了!广州一次性取消351项证明

发表时间:2019-08-16 09:16:02  来源:网友上传推荐好文章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浏览:次   【】【】【
“证明我妈是我妈”、“证明自己还活着”、恢复户口两地跑?这些“奇葩”、“痛点”证明已成为过去时。今年,广州公布取消了351项大多集中在民生领域的证明事项。


下载.jpg

“证明我妈是我妈”、“证明自己还活着”、恢复户口两地跑?这些“奇葩”、“痛点”证明已成为过去时。今年,广州公布取消了351项大多集中在民生领域的证明事项。

8月15日下午,广州市司法局在“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便捷城市”新闻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其牵头启动的此轮取消证明事项工作。

记者从发布会上还了解到,今年以来市司法局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各项任务,切实履行“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在统筹依法治市、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和公共法律服务上全面发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取消事项集中在民生领域

去年8月,广州市司法局按国家和省、市部署,牵头启动全市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切实推动减证便民、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正式发布,公布取消351项证明事项,取消数量占全省32%。据介绍,该项工作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取消事项之多、减证便民的实效居全国首位。

据悉,本轮取消的证明事项,主要集中在群众重点关注的民生领域,涉及家庭户籍、产权登记、困难群众救助、养老医疗、子女入学、交通出行、劳动就业、项目审批、资质确认等多个方面,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慢”、“繁”等问题。

“过去群众和企业办事,需要提供各类证明材料。长期以来,‘证明我妈是我妈’ ‘证明自己还活着’ 这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发布会上,广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廖荣辉表示,此次广州市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就是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对能直接取消的证明事项,立即停止执行,不再要求办事人提供;对不能直接取消的证明事项,通过法定证照、书面告知承诺、政府部门内部核查和部门间核查、网络核验、合同凭证等方式办理。

仅在户籍管理方面,此次全市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共取消或简化了50余项证明材料,涉及户口市内迁移、国(境)外人员回国(入境)定居入户、投靠配偶、父母、子女入户、收养入户、恢复户口等行政事项,对合法住所证明、接收证明等证明事项均予以取消,对投靠人、随迁子女和被投靠人身份证、户口簿等现有证照的提供方式也予以简化,无需再提供复印件或其他需要当事人专门前往有关机构开具的相关身份证明材料。

广州市司法局规范性文件审查处副处长张云云现场举例,“过去群众遗失《户口迁移证》,在迁入地未入户的情况下回本市办理恢复户口,需要到迁出地的公安机关开具’迁入地未入户 ’证明。此项证明事项取消后,群众无需再两头跑。广州市公安机关通过全国公安机关数据内部核查替代这项证明。”

主动“加码”简化非典型证明

发布会上,廖荣辉介绍,为确保清理工作见实效、得民心、可持续,市司法局主动“加码”,在清理工作中,除按国家和省的部署清理本市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之外,还将直接在办事指南、申报指南、材料清单中设定的证明事项一并纳入清理,取消该类证明事项103项;对现有证照、前序业务已经取得的材料、自证材料等非由第三方新开具但带有证明性质的材料,即非典型的证明,也按照“减证便民”精神予以简化,简化该类材料195项。

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以更快更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为导向,提出解决措施并严格落实到清理工作中。

此外,为了确保证明事项清理落到实处、效果可持续,市司法局一方面修订政府规章《广州市政务信息共享管理规定》(2019年7月1日起施行),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打造全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另一方面制定出台政府规章《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2019年8月1日起施行),将监管对象履行信用承诺的情况作为公共信用信息的重要内容,降低取消证明事项后可能带来的潜在行政管理风险,确保告知承诺、减证便民等改革措施形成闭环管理。

廖荣辉表示,下一步,市司法局将继续推进后续工作,防止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死灰复燃。

首创“手机秒办公证”

2017年以来,以打造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为目标,广州市司法局不断深化发展法律援助、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手机秒办公证”等法律惠民服务。

今年,最新修订的《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将于9月1日起实施,值得注意的是,新《办法》将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改为“本市企业职工现行月最低工资标准”;新增残疾老年人、孤残儿童、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的劳动者一方等10类人员申请法律援助无须提交经济困难申报材料,扩大了援助覆盖面。

《办法》还规定,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诉人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申诉、再审阶段申请法律援助,均无须提交经济困难申报材料,在全国首创全流程刑事全覆盖制度。

此外,《办法》新增法律援助网上申请途径,申请人网上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进行预审查,并新设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制度。

据了解,目前全市有法律援助机构12家,有法律援助律师2500人。在全市法院、检察院、看守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设立了41家法律援助工作站。2019年上半年,全市共承办法律援助案件14350件,同比增长33%。

在现场,广州市司法局副局长谭祥平介绍,目前全市法律援助服务服务大厅已专门设立农民工讨薪专窗,并与全国60多个城市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解决农民工跨地域维权案件调查取证难、信息查询难等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受理农民工法援案件6409件,为农民工讨薪5145万元,擦亮了“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新品牌。

在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方面,广州市制定了全国首个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实施细则。自2017年11月试点以来,全市为刑事全覆盖案件被告人提供律师辩护1.2万件,提供法律帮助1.7万人次。

在“互联网+”时代,广州司法工作也不断引进信息化手段,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互联网+法律”服务。今年6月,全国首创“手机秒办公证”,群众在办理身份证明、出生医学证明等公证事项时,无需提交证明材料原件,“广州秒办公证”小程序可自动提取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共享信息生成电子公证书。

广州司法成绩单

广州市在2018年度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排名第一,在2018年度全省普法工作考评中排名第一,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在2018年度全省综治(平安)考核中单项得分全省第一;“广州普法”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十佳新媒体案例奖”;广州1家律所入选2018年法制日报首届“一带一路”“十佳律师事务所”。

建成全国首家5G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首家 “公共法律服务标准研究基地”;全国首创“手机秒办公证”;上线运行全国首个规范性文件智能管理和统一发布平台。

广州市61名律师入选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占全省62%;全市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队伍达历史最高水平。



以上为您带来的“奇葩证明没了!广州一次性取消351项证明”全部内容,更多敬请关注爱羊城(公益网站)!
说明:网友转载此文是出于公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爱羊城系信息发布平台,爱羊城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