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爱羊城 > 热点资讯 > 广东财经股票 >  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广东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广东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发表时间:2022-11-03 08:41:11  来源:网友上传推荐好文章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浏览:次   【】【】【
南都讯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成金山银山?广东将在生态产品价值评价、经营开发、市场交易、保护补偿、价值实现保障等多方面探索有效机制。根据近日印发的《广东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到2025年,广东将初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到2035年,全面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于广东来说有什么意义?怎样推动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南都记者专访了相关专家对《方案》进行解读。

南都讯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成金山银山?广东将在生态产品价值评价、经营开发、市场交易、保护补偿、价值实现保障等多方面探索有效机制。根据近日印发的《广东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到2025年,广东将初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到2035年,全面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于广东来说有什么意义?怎样推动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南都记者专访了相关专家对《方案》进行解读。

建立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

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框架中的重要一环。

据了解,对生态产品市场交易的尝试广东此前已经开始。例如,广东试水碳排放权交易已有十年之久。作为全国八个碳排放交易试点之一,广东选择的是一条独特的高度市场化的道路,率先进行配额有偿发放竞价、首创低碳发展红利惠及公众的碳普惠机制、将生态补偿引入碳市场、试水碳金融等。这些尝试也取得了不俗成绩,近年来,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稳居全国首位。

此次《方案》也提及了碳排放权交易。《方案》提出,要建立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全面推广碳普惠制试点,推动林业碳普惠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倾斜。

除了碳排放权的交易,《方案》中还提到了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的交易制度。

《方案》提出,要探索开展绿化增量责任指标、清水增量责任指标等指标交易。深入推进陆地和海洋碳汇、海岸线占补等产权指标交易。按照国家部署,开展森林覆盖率等资源权益指标交易,制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政策,审慎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健全排污权交易制度,鼓励各地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按照国家部署,探索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积极开展水权交易,创新完善水权交易机制,拓展优质水资源价值转化通道。

“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以及改革开放的前沿,正处于绿色转型的机遇期和低碳发展的关键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有利于推动广东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长效机制,”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下称“广碳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激活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资产,推动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有助于解决经济与环境、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广东率先探索并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科学量化生态产品价值

要进入市场交易,就要衡量价值。因此,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科学量化生态产品价值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的前提条件。

《方案》提出,要推动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研究建立体现市场供需和资源稀缺程度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在政府决策、考核评价、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然而,一片森林价值几何?如何来对生态产品的价值进行量化?是一直以来的难点问题。

对此,《方案》将“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作为2025年的主要目标之一。

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四难”?广碳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的主要难点,解决该问题需要建立生态产品全链条综合管理机制,推进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缓解融资约束问题。

技术支撑方面,需推进生态产品普查,开展生态产品确权登记,建设生态产品数据库,并搭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核算、统计等技术支撑机制,如通过科学的核算方法给生态系统服务贴上“价格标签”。

金融支撑方面,需创新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完善第三方服务体系,强化风险管控。建议可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现有绿色普惠金融试点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金融支持政策盘活生态资产。

交易机制方面,需建设针对性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搭建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加强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培育,推动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和应用场景,要让生态产品“有利可图”。开展对生态产品从产生、监测、核算、评估、交易,以及生态资源、生态产品产业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搭建有效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参与”

《方案》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作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基本原则之一。

《方案》提出,发挥政府在制度安排、生态补偿、绩效考核、市场监管和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通过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和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方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实现生态产品资源配置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对此,广碳所相关负责人认为,推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主要体现在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搭建有效的市场化机制和路径来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推动社会资本力量的参与,需要完善各类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途径,打通“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通道。

该负责人表示,生态产品通常包括生态物质产品、调节服务产品和文化服务产品三类,生态物质产品和部分文化服务产品可通过传统的市场化途径来实现其价值,而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等调节服务产品难以通过现有市场化渠道来实现其价值,亟需搭建完善的、针对性的市场化交易体系,明确可交易生态产品的形成机制和技术支撑、交易体系、多元化交易主体参与的激励体系等,以推动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等社会主体广泛参与。

鼓励各地打造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保护生态环境的利益导向机制更加健全也是广东的主要目标之一。《方案》提出,要完善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包括落实生态保护区财政补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设立市场化产业发展基金。鼓励生态产品供给地和受益地按照自愿协商原则研究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探索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上下游之间共商共建共享机制。在东江流域省内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北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激励机制等。同时,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方案》还提出,要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包括发展优质绿色生态农林业、生态文化旅游、绿色低碳产业等。

同时,《方案》支持和鼓励各地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将各类生态产品纳入品牌范围,加强“粤美乡村”“田园连樟”“善美韶农”“万里碧道”等一批品牌的培育和保护,提升生态产品溢价。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到2025年,力争培育形成10个以上品牌价值超百亿元的“粤字号”标杆区域品牌。

南都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吴璇

来源:南方都市报


以上为您带来的“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广东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部内容,更多敬请关注爱羊城(公益网站)!
说明:网友转载此文是出于公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爱羊城系信息发布平台,爱羊城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